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陈丹
在7月26日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中,位于武侯祠的第55棒火炬手林寒引人注目,他身穿“外骨骼机器人”装备,和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程洪一起,完成火炬传递。
2015年,林寒曾身穿“外骨骼机器人”出现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现场,成为火炬手,引发全国关注。十年后的今天,他再次身穿“外骨骼机器人”出现在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现场。
每天坚持训练
当林寒得知自己成为成都世运会的火炬手时已是7月份,据世运会的开幕式已不足一个月。为此,林寒在团队的帮助下每天坚持训练。“每天上下午各训练一个多小时。一要保证走得好,二要保证走得稳。”林寒告诉封面新闻记者。记者了解到,虽然林寒平时也穿“外骨骼机器人”,但是他此次穿的“外骨骼机器人”是针对这次火炬传递优化的产品,速度更快,因此需要训练适应。
相隔十年再次成为火炬手,林寒很激动,觉得这是人生中鲜有的高光时刻。“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年?我是属于较早一批在科技助残方面获益的人,非常荣幸能够接触‘外骨骼机器人’,也非常感谢‘外骨骼机器人’能帮助到更多的人。”林寒表示。
外骨骼机器人成为生命的一部分
林寒,曾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。2013年,他因意外坠楼导致腰椎断裂,脊髓神经受损严重,下肢瘫痪。两年后,他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遇到了程洪教授团队,主持研发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外骨骼机器人,成为“外骨骼机器人”穿戴实验员的第一批志愿者,从此与“外骨骼机器人”结下不解之缘。
“也许对于其他人而言,‘外骨骼机器人’只是一个帮助残疾人穿戴行走的产品,但是对于我来说,它帮助我恢复身体,让我有信心结婚生子,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”林寒感慨。
十年的时间,“外骨骼机器人”也在成长优化。“十年前它是一个实验产品,各个方面的功能都还在探索中,现在我穿戴和使用它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帮忙,可以完全自理。”林寒说道。
睿迎网-睿迎网官网-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-a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